主页 > 企业博客 > 职教新闻 > 激活动力层:凝聚三圈合力 激发志愿热情

激活动力层:凝聚三圈合力 激发志愿热情

2025-09-13 08:27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需求,以生态文明志愿服务为载体,创新构建“圈层环动”育人模式,充分发挥“校际、校企、校地”三圈合力,通过“动力层、供给层、运营层”三层联动,实现圈层间动态链接与循环互动,推动圈层间能力互补、资源共享、价值共创。这一模式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和专业实践技能,着力培育信仰过硬、技能过硬、践行过硬“三过硬”的生态文明时代新人,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激活动力层:凝聚三圈合力 激发志愿热情

生态环境志愿服务作为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载体,其长效发展常受限于校地、校企、校际协同壁垒,导致学生参与内生动力不足。为此,学校以价值引领为核心,构建多维度协同育人机制,激发学生志愿服务热情。

校际共塑绿色文化。学校依托湖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集体备课联盟推进生态文明教育一体化,联合开展“绿色卫士下三湘”等活动,以“志愿红”守护“生态绿”。

校企共植环保情怀。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建环保设施开放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等,以企业真实场景沉浸式培育环保情怀,以“科技蓝”驱动“低碳青”。

校地共育生态精神。学校联合政府、社区,将环境治理案例转为志愿服务项目,携手开发湿地监测、垃圾分类等特色服务项目,推动学生从“要我服务”向“我要服务”转变,以“校园绿”助力“中国红”。

夯实供给层:构建培养体系 强化专业根基

传统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存在课程体系零散、实践资源不足、专业与服务脱节等问题,导致学生虽有参与意愿,却缺乏专业能力支撑。为此,学校构建“课程—导师—实践”三维培养体系,为学生志愿服务能力提升提供坚实保障。

创新专业课程体系。学校构建“通识—专业—志愿服务”三维课程矩阵,开设一系列特色通识课及“志愿服务基础与实践”等选修课,实现知识进阶与能力贯通。

组建多元导师队伍。学校聘请“企业、专业、公益组织”三方授课,打磨《生态环境志愿者实务指南》等特色教材,开展在地化生态课程开发与培训。

汇聚地域环保资源。学校构建“虚拟仿真+产业学院+区域基地”三维实践体系,开发洞庭湖生态修复、湖湘特色生态数智博物馆等虚拟仿真项目,与力合科技等企业共建8个“生态环境产业学院”;在长沙、岳阳、常德等地建设208个生态志愿服务基地,在专业“学训行”实践闭环中持续提升学生志愿服务能力。

畅通运力层:完善运行机制 保障长效服务

针对部分志愿服务因政策衔接不畅、平台管理低效、评价体系缺失,导致学生存在参与后劲不足等问题。学校从“政策、平台、评价”三方面入手,推动志愿服务从“短期参与”向“可持续发展”转型。

政策牵动。学校实现“省部方案+地市联盟+区县攻坚”三级联动,协助出台“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将志愿服务嵌入城市治理体系。

平台能动。学校构建“人才宝库+项目金库+技术仓库”智慧管理平台,推行“政府引导—社会点单—学校接单”数字化服务模式,精准对接需求、全面提升项目运行效率。

评价驱动。学校建立“量化测评+追踪考核+动态画像”三维评价体系,开发《生态环境志愿服务能力评价标准》,实施多维追踪机制和毕业生跟踪调查,持续优化育人效能。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现行的“圈层环动”育人模式已在全国12省市79所院校推广,育训生态文明建设者7万余名,学生志愿服务参与率显著提升,志愿服务项目屡获国家级奖项,毕业生广泛得到行业企业高度认可。学校的“圈层环动”育人模式以“知情行合一、育训服一体、产科教合力”为鲜明特色,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教育新模式,为培养生态文明时代新人提供了宝贵经验。

(作者:唐海珍、王旎、樊晶晶)

来源: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13日08版

上一篇:北大第三医院庆祝第41个教师节暨表彰大会举行 下一篇:第四十七期暨人工智能研究院学术沙龙在北京大学举行

相关产品

你可能也喜欢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电话:13817525788 021-36334717
021-36334727

邮箱:dinbon@163.com

售后:021-55158775

邮箱:dinbon@163.com

扫码关注公众号

顶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