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厚植“爱林”深情怀
2025-05-12 09:01 作为拥有115年农林办学历史,素有“浙江基层林技人才摇篮”美誉的丽水职业技术学院,主动扛起使命,积极践行“两山”理念,自2007年起招收林业技术高职学生,2015年创新“厅市共建”新机制,与浙江省所有林区县形成精准人才供需匹配,与浙江农林大学携手开展长学制人才培养,构建服务林区共富的“新林人”精准培养模式,为行业输送了大批“有爱林情怀、会数智巡山、懂生态育林、能绿色带富”的新林人。
20年间,丽水职业技术学院交出了“护绿水青山、筑金山银山、助共同富裕”的育人答卷。林业技术专业群以优秀等次建成第一期浙江省高职高水平专业群(A类),并入选第二期省高职高水平专业群。学生先后获得“全国林科十佳”毕业生、“绿色中国年度人物”提名奖、国家奖学金特别评审奖、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等代表性荣誉。毕业生覆盖浙江省90%以上乡镇林业站、100%的林区县,涌现了“植此青绿 无悔青春”守护森林的全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典型施政欢、破茧之志完成博士后深造的浙江省林科院科研骨干张丽芳等一批优秀校友。学校专业教科研成果服务产业技术升级,助推浙江“以竹代塑”产业走在全国前列。
(汤书福 应俊辉)信息来源: 《光明日报》2025年05月12日10版
党建引领 招培就一体
为学生厚植“爱林”深情怀
学校坚持党建引领,构建“招培就”一体新机制,创建了“红绿融合”育人体系。在招生就业联动方面,学校实施“招生即招工”,通过面向基层林业单位定向培养,实现招生与就业岗位直通,吸引优质生源选择林业专业,有效缓解了基层林技人才荒。在思政教育创新方面,学校打造“行走的思政课”特色品牌,将红船精神、塞罕坝精神、林业先辈事迹等思政元素融入教学,以“思政红+生态绿”,构建“理论学习+实景体验+劳动淬炼”三维育人场景,厚植爱林情怀。在党建引领方面,学校创立“护林先锋”党建品牌,实施“支部建在专业上”,使组织生活与学习、实践、技术攻关同频共振,有效提升学生“在大山上写论文”的职业认同。三方面协同发力,形成“优质生源—精准培养—高质量就业”的可持续育人闭环。学校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浙江省高校党建标杆院系、省样板支部等。
为学生厚植“爱林”深情怀
政校协同 教随产变
让学生掌握“懂林”真本领
2015年起,学校依托浙江省林业厅(现省林业局)与丽水市人民政府“厅市共建”机制,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统筹优势,构建了“政校行企”四方联动的林业人才培养工作机制。深化产教融合,实施“三师共育”,学业导师夯实专业基础、职场导师指导岗位实务、科研导师引领攻克难题,形成“学业—职场—科研”三维导师矩阵,共同开发了森林碳汇计量、智慧林业等前沿课程。推进“前校后场”深度融合,学校将课堂搬至校后“全国十佳林场”实训基地,实现“理论学习—实景教学—生产实践”无缝衔接,常态化的林地实践有效破解传统教育中的痛点难点。探索科教融汇,推动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即时响应、学生能力与职业标准精准对接。林业技术专业入选国家骨干专业、国家林草局重点专业,教师团队入选国家林草科技创新人才计划创新团队、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全国林业和草原教学名师和首批浙江省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等。
让学生掌握“懂林”真本领
工学交替 能力迭代
助学生踏上“务林”新征程
行校协同创新全周期工学交替教学组织模式,为学生打造“螺旋式”成长通道。学校实施“学期在校学习+假期基层实践”的进阶式工学交替模式,实现“教学性”与“生产性”有机衔接,为学生铺就基层成长路径。实施“护林—育林—富林”能力迭代计划,学生在准入职单位开展样地调查、林相改造、林下经济开发等实践活动,收集生产一线真实问题回校专项研学,迭代能力,以增强适应性。助学生踏上“务林”新征程
20年间,丽水职业技术学院交出了“护绿水青山、筑金山银山、助共同富裕”的育人答卷。林业技术专业群以优秀等次建成第一期浙江省高职高水平专业群(A类),并入选第二期省高职高水平专业群。学生先后获得“全国林科十佳”毕业生、“绿色中国年度人物”提名奖、国家奖学金特别评审奖、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等代表性荣誉。毕业生覆盖浙江省90%以上乡镇林业站、100%的林区县,涌现了“植此青绿 无悔青春”守护森林的全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典型施政欢、破茧之志完成博士后深造的浙江省林科院科研骨干张丽芳等一批优秀校友。学校专业教科研成果服务产业技术升级,助推浙江“以竹代塑”产业走在全国前列。
(汤书福 应俊辉)信息来源: 《光明日报》2025年05月12日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