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2025年会在上海举行
2025-10-30 08:4310月24日—25日,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2025年会暨第二届研究生教育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来自全国150余家单位的460余名代表就“人工智能时代的中国研究生教育——赋能与规范”主题展开研讨。

开幕式现场
年会特别邀请图灵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前沿计算研究中心主任约翰·霍普克罗夫特(John Hopcroft),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王艳芬,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哲学系教授杨国荣,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校科研与人才发展部部长曹新方作主旨报告。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挂职)栾宗涛,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任王磊,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教务长王博,华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蒋传海,武汉理工大学原校长杨宗凯,上海创智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丁晓东,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王慧锋,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李大鹏,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副校长马鲁豫,长春理工大学副校长董立泉等出席年会。
10月24日上午,年会开幕式及主旨报告举行。
栾宗涛表示,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锚定“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努力在人工智能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上走在前列。他希望联席会发挥好智囊团、协调员、助推器的作用,为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持续展现价值担当。

栾宗涛致辞
蒋传海代表华东理工大学欢迎与会嘉宾,感谢教育部、上海市教委以及兄弟高校长期以来对华东理工大学发展的关心支持,并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办学特色及研究生培养等情况。

蒋传海致辞
王博代表联席会秘书处作工作报告。他围绕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时代研究生教育新范式、持续发挥高端智库作用、夯实交流平台桥梁纽带作用等四个方面介绍联席会重点工作。

王博作秘书处工作报告
在主旨报告环节,四位特邀报告嘉宾从不同领域和角度深入探讨人工智能与研究生教育的融合发展,分享他们在人才培养和教育创新方面的思考与实践。约翰·霍普克罗夫特以“面向信息时代的人才”(Talent for the Information Age)为题,深刻阐释了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如何通过教育有效塑造未来人才。王艳芬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坚持科教融合,把科技创新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在科学探索和创新实践中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发展模式。杨国荣倡导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教育更应坚守育人本质,弘扬理性精神与人文关怀。曹新方从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角度分享了智能化时代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思考,为培育具有创新力、引领力的人才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启发。
10月25日,第二届研究生教育发展论坛举行。王磊以“人工智能时代的大学与学科评价”为题,深入分析人工智能时代研究生教育评价改革面临的新形势新使命,提出当前评价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相应的改革方向、应对策略和探索实践。杨宗凯分析了当前研究生教育面临的新阶段、新标准和新路径,并强调应超前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探索研究生教育新范式。丁晓东分享了上海创智学院以“超常规、新体系、新机制”自主培养中国人工智能创新人才的探索经验。王慧锋介绍了华东理工大学在积极探索卓越人才培养新模式方面的创新实践。
年会设置四个平行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主题,深入探讨,共研智能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新路径。
闭幕式上,大会发布院长联席会2025年研究生教育“最佳实践”案例奖项。2026年会承办单位厦门大学研究生院代表致欢迎辞。
本次年会由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主办,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院承办,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四川大学研究生院、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和北京大学中国博士教育研究中心协办。王慧锋主持开幕式,华东理工大学校长助理、研究生院院长杜文莉,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朱锦涛,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杨立华分别主持主旨报告、研究生教育发展论坛和闭幕式。
信息来源: 北大研究生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