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企业博客 > 职教新闻 > 北大动力电池与材料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通过复评

北大动力电池与材料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通过复评

2025-10-22 07:00

近日,根据《科技部关于印发科技合作基地清理规范认定结果的通知》(国科发外〔2025〕122号),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简称“国合基地”)复评认定结果正式公布。依托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由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学院创院院长潘锋教授作为中心主任于2015年牵头创建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与材料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顺利通过评估,并正式更名为“动力电池与材料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特色类)。随着我国绿色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电动飞机、电动船舶以及具身智能机器人等新兴领域迅速崛起,对动力电池技术提出了更广泛的需求。本次更名将原有名称中“电动汽车”的限定去除,进一步拓宽了研究应用范围,更好地适应了国家战略与产业发展趋势。

通知文件

该中心自2015年由潘锋牵头创建并获科技部批准以来,充分发挥北京大学学科优势,联合来自美国、德国、日本等的70余家国际顶尖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2017年,中心获深圳市1.7亿重大项目经费支持。依托中国(东莞)散裂中子源,潘锋带领团队历时7年攻关,成功建成国家大科学装置——“超高精度中子衍射谱仪”,其衍射精度达国际领先的万分之三点二。该装置攻克了多项关键科学技术难题,发展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锂电池材料基因组学,构建了材料基因高通量计算、制备与检测平台,整体研发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截至目前,中心已在包括《自然》在内的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累计科研经费超过5.6亿元。中心汇聚了75位全球顶尖专家学者,组建了一支“中外互补、学科交叉”的高水平创新团队,累计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244名,涌现出一批优秀科技人才。例如,新材料学院博士毕业生刘同超荣获2019年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并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23年度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全球榜单,现为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科学家。近10年来,中心共申请专利115项,主导制定两项国际标准,研发成果覆盖动力电池与材料的前沿领域,并与行业龙头企业紧密合作,突破多项产业技术瓶颈,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与产业化,为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5年创建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与材料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此次复评认定后,全国共保留各类国合基地485家,其中联合研究类141家、特色类316家、技术转移类28家。深圳市共有4家单位入选,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是其中唯一的高校依托单位。

image3.png

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清单

以此次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成功通过复评为契机,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将继续发挥新能源领域特色类国家级平台的引领作用,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与创新资源,强化科技支撑能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推动下,中心将进一步促进跨学科研发与产业转化,汇聚和培养更多顶尖人才,为国家与粤港澳大湾区绿色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信息来源: 北大深圳研究生院

上一篇:第四届乡村发展延安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 下一篇:科技报国智领未来,计算赋能承启初心

相关产品

你可能也喜欢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电话:13817525788 021-36334717
021-36334727

邮箱:dinbon@163.com

售后:021-55158775

邮箱:dinbon@163.com

扫码关注公众号

顶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