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李彦、李博荣获第七届北京市讲述育人故事奖项
2025-09-26 07:16在庆祝第41个教师节期间,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主办,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承办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第七届北京市大中小幼教师讲述育人故事”征文活动公开发布评选结果。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李彦荣获特等奖,经济学院长聘副教授、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究员李博荣获一等奖。
李彦
李彦的育人故事“承前辈师者风范,融教学科研育人”节选:
很幸运,我工作在北大化学这样一个有着深厚底蕴和优秀传统的大家庭,老一辈化学家傅鹰先生、张青莲先生、徐光宪先生等的师者风范,如同灯塔照亮我前行的路。先生们治学严谨,对学生关怀备至,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向先生们学习,做一名有温度和情怀的北大师者。从此,课比天大,成为我的信条。我也始终将教学与人才培养放在所有工作的首位。
教育是传承,是启迪;科研是探索,是攻坚。我将继续怀着对前辈师德的敬仰,对科学真理的追求,为解决“卡脖子”问题奋斗的决心,以及对学生和教育工作的热爱,在这条路上坚定前行。
李博
李博的育人故事“与学生同频共振”节选:
未来:在变革中坚守教育初心
回顾短暂的教学经历,我的感悟是:技术在变,但教育的本质不变;工具在变,但育人的初心不变。
正如《墨子·修身》记载,“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在数字经济时代,教育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知识的传递,更体现在思维的培养、品格的塑造、创新的激发。
未来,人工智能可能会取代很多工作,但永远无法取代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信任和共鸣。作为老师,我们的使命不是培养会背书的机器,而是培养有温度的思考者、有创造力的实践者、有情怀的引领者。
站在2025年的今天,展望未来,我看到的不是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威胁,而是师生携手共创的无限可能。当老师愿意放下身段、拥抱变化,当学生愿意尊重传统、勇于创新,当我们真正做到同频共振时,教育就会迸发出最耀眼的光芒。
信息来源: 北大人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