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共党报党刊研究”学术研讨会在秦皇岛举行
2025-09-24 07:122025年9月20日,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百年中共党报党刊史(多卷本)”课题组主办,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燕山大学李大钊研究院(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承办的第四届“中共党报党刊研究”学术研讨会在秦皇岛举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光明日报社等38家高校党校、科研单位、学术报刊编辑部的50余位专家学者以及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150余位师生代表参加会议。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院长柴勇主持开幕式。
研讨会合影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百年中共党报党刊史(多卷本)”首席专家林绪武介绍了此次研讨会的主题是“中共党报党刊与抗日战争”,并指出抗战时期中共党报党刊的宣传经历了明显的从“反日”到“抗日”“抗战”的转变。他期待本次会议的研讨成果能够反映该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并为构建中共党报党刊史研究的自主知识体系作出贡献。
开幕式现场
研讨会上,三位专家作大会主旨报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张辉锋教授梳理了抗战时期《解放日报》改版后的版面设置和典型报道;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宏雨教授论述了胡适在《每周评论》不同阶段的不同角色;北京大学校史馆研究员、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特聘研究员杨琥回顾了20世纪20年代—30年代国内进步报刊及各党派领袖人物对五四运动的评价、纪念和研究。
常州大学红色文化研究院院长朱成山教授、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余玉教授、扬州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副院长李军全教授、常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晓华教授、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胡雪莲教授、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张红春教授、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牧云副教授、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谋寅副教授、贵州大学传媒学院副院长唐娟副教授等九位专家学者在大会主题报告环节分享了研究成果。他们认为中共党报党刊在抗战动员、抗战宣传、舆论引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塑造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形象,并为伟大抗战精神的形成贡献了媒体的价值。
在三个分论坛上,16位学者和19位青年学子围绕《新青年》《每周评论》《共产党》《布尔塞维克》《红色中华》《新中华报》《新华日报》《大众日报》《晋察冀日报》《人民日报》《群众》周刊等报刊,就抗战宣传、形象塑造、群众动员、政党文化建构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通过论文汇报、专家评议和集体讨论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共党报党刊历史与理论价值的认识。
闭幕式由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甄红军主持。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理论视野》编辑部主任陈景彪、杨宏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郭飞、《思想教育研究》编辑部编辑李洁、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杨红星、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助理教授周玉顺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会议作了总结,他们期待更多学者加入中共党报党刊研究领域,推动跨学科深度交流。
第五届“中共党报党刊研究”学术研讨会将于2026年9月在常州大学举行。
闭幕式现场
信息来源: 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