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企业博客 > 职教新闻 > 产业需求催生职业教育新变革

产业需求催生职业教育新变革

2025-07-29 10:57
  “企业老师教我们的这款软件太棒了,能直观地看到作品放在居家环境里的效果。在这些款式、布料、颜色等的一键切换中,我切实感受到了自己审美和协调能力的提升。”在人工智能赋能纺织服装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研讨会上,杭州职业技术大学纺织品设计专业学生林震震在众多的学校教师和企业老总面前,生动地汇报了自己近期的学习成果。
  林震震所说的软件,是浙江佳迪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它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从布艺产品到全场景展示的快速应用。本学期伊始,该公司的运营CEO鲁春亚就带着企业项目来到学校共建的杭海龙渡湖国际时尚产业学院,边给学生上专业课,边带学生直接参与自己企业的生产、设计、研发等工作。在产业学院,充满了类似这样“直球式”的教学案例:企业老总们以工作室的形式,手把手地带学生完成自己的公司项目,同时也物色企业将来可以留用的优秀人才。
  产业需求催生职业教育新变革
  杭海龙渡湖国际时尚产业学院位于浙江省海宁市许村镇,这里是全球最大的家纺产销中心,建有国内最大的家纺面料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提花家纺产销中心,拥有家纺经营主体8000余家、服装企业2000余家、从业人员4万余人,但作为一个县级小镇,许村的纺织服装人才却一直非常缺乏,大量的企业都为招不到、留不住专业人才而苦恼。
  “过去,许村的家纺产业以加工制造为主,对人才的要求相对较低。但如今,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品牌化转型,急需大量掌握前沿设计理念、熟悉现代生产技术和具备创新营销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海宁市许村镇政府原招商办主任沈月清表示,现有的人才供给远跟不上产业发展的步伐,这让他们感到非常焦虑。
  在这样的背景和需求下,杭州职业技术大学联合许村镇政府、海宁家用纺织品协会、海宁职业高级中学,四方共建成立了杭海龙渡湖国际时尚产业学院,由政府拨付建设资金、协会协调企业需求、中职负责当地招生、杭职大开展教学工作。这样的通力合作,解决了县域纺织服装行业职业教育资源匮乏、优质教育资源下沉意愿低的问题,不仅能为当地提供规模化的人才供给、满足多样化的产业需求,也是职业教育主动下沉县域、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创新之举,助力职业院校精准赋能人才成长、提升人才培养的适配性和有效性。
  四方共建打造产教融合新范式
  走进杭海龙渡湖国际时尚产业学院教学区,映入眼帘的布局和氛围与传统校园大不相同,更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意工作园区:9个产品研发室、3个电商直播间和1个标准化妆间有序分布,工位上的学生们紧盯着电脑屏幕,专注地进行着设计工作,企业老师们则在一旁耐心指导,并不时给出专业建议……
  该产业学院是政、行、企、校四方深度协同的结果,由地方政府提供政策与载体、学校输出教育资源、行业协会链接产业、龙头企业植入技术标准,探索出了一条“培养一批人才、升级一批企业、带动一个集群”的职教共富路径,并最大化地保障了校企之间的优势互补、人才共育、项目共建、成果共享。其中,许村镇政府出资5000余万元,建设了4000余平方米的产业学院,在此基础上,参与共建的四方在场地、设备、师资等方面多元投入,通过“引企入院+企内设站”,创建了“设计师工作室+智能制造工坊+直播电商基地”三位一体的市场化、实战化育人平台。同时,构建了“政府主导、多方联动”的产业学院运行管理模式,实施“政府主管、学校主建”的托管办校模式,并建立了“人才共育基金”保障机制,确保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创新育人迈向智能就业新时代
  “我们画好的纹样很快就拿去打样、变成布料,部分布料还被企业带去了德国法兰克福进行展出,这让我们非常有成就感!”上学期,杭职大纺织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翁郑佳与她工作室的同学们按照企业需求,共同创作了一幅大型工艺品梦露贴布,同时还完成了大量备受企业认可的面料纹样画稿。
  这些学生技能水平的快速进步,源自产业学院创新的“1315”微工作室教学组织:这里的每1个工作室,都是由3位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师团队和15名学生组成的一个产品研发团队。工作室针对企业岗位人才需求,制定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以企业真实项目导入课堂教学,用企业岗位工作任务引领提升学生技能水平,通过工作室2∶15的师生比和真实项目引领课堂教学,初步实现了高层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项目制培养,不仅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更在毕业后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创业空间。
  “我们企业想要一招进来就是熟练工的学生,这个产业学院填补了企业和毕业生之间的‘磨合期’。”杭州森染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羽飞说,“学校的专业划分是大方向且固定的,但企业的岗位是灵活且细分的,采用这种灵活的教学模式后,学生可以接触到很多原本接触不到的就业岗位,派生出很多新的学习方向,学到的技能也会更具体、实用。”
  “产业学院深度整合了县域、行业、企业、职业学校资源,构建了‘产业驱动、区校一体’中高职一体培养体系,并开设龙头企业订单班和学徒班,形成‘在地化培养+定制化输出’双循环体系,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杭海龙渡湖国际时尚产业学院执行院长、杭职大达利女装学院院长郑小飞表示,未来会继续深化产教融合,与企业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工作,推动产业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发展,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通讯员 张杰)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5年7月29日01版
上一篇:职业教育为重大工程源源不断培养人才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产品

你可能也喜欢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电话:13817525788 021-36334717
021-36334727

邮箱:dinbon@163.com

售后:021-55158775

邮箱:dinbon@163.com

扫码关注公众号

顶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