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院三中心”矩阵重构产教新生态
2025-07-20 22:31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连续十年位居世界首位。浙江省提出把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建设成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实施“扩量提质、创新领航”行动。在此背景下,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紧扣国家与地方产业发展脉搏,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己任,提出了构建专业群建设“新标杆”、产教融合“示范区”、数字化教学“先行者”“三位一体”的发展体系。通过一系列系统化、深层次的改革实践,该专业群正致力于为浙江新能源汽车万亿级产业集群输送大批“懂技术、会数字、善创新、可持续”的复合型“数字工匠”,为千亿级乃至万亿级产业集群注入强劲的职教动能。
产业沃土孕育专业群建设新标杆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坐落于浙江省首批高能级战略平台——绍兴滨海新区,毗邻全国汽车商贸流通综合改革试验区绍兴袍江汽车城,区位和产业优势显著。2024年,浙江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成为全省5个突破万亿元的产业集群之一,而绍兴正是“2+10”省域产业布局的核心承载区。面对产业爆发式增长催生的人才缺口需求,专业群负责人范庆科指出:“当前急需的不再是单一技能的操作工,而是既精通‘三电’技术,又具备智能产线运维与数字化工具应用能力的复合型‘新蓝领’。”
深耕汽车专业教育20余载,学校迎来新使命。一直以来,学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推行“教、学、做、考”一体化教学改革,依托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全国供销总社特色专业、浙江省“双高”专业群、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等重量级项目平台,已建成汽车智能控制、线控底盘等14个专业实训室,设备总值超2000万元,与多家国内外龙头企业开展订单培养,成立校企合作产业学院,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形成覆盖120余家优质企业的实习与就业网络。
“一院三中心”矩阵重构产教新生态
为突破传统校企合作“点状对接”的局限,专业群以服务绍兴嵊州、滨海新区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为重点,联合政府部门共建嵊州、上虞、滨海新区三大产业学院,创新构建“一院三中心”矩阵,即同步打造“产教融合研究院、课程开发中心、项目培训中心、解决方案中心”的矩阵,形成校企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办学模式,打造产教融合生态体系。
该矩阵并非空中楼阁,它深度植根于专业群原有的坚实合作基础之上。学校先后成立袍江汽车学院、袍江汽车产业发展联盟、绍兴市汽车服务业公共科技平台,建成了集实训培训、技术服务、产品生产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性“新能源汽车检测实训中心”,打造设备先进的市域产教融合开放共享平台。此外,还与行业龙头比亚迪合作打造校企合作产业学院,通过建立课程联建、教材联编、人才联培、场室联用的“四联”机制,专业群实现从教学到产业服务的闭环。目前,作为全国智能网联乘用车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浙江省汽车工程学会理事单位,学校正全力打造行业优势明显、专业特色鲜明、兼具较强社会影响力和产业贡献力的产教融合“示范区”。
数字赋能重塑教学新范式
步入学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的实训基地,呈现的是与理论课堂不同的实践场景。学生在车路协同沙盘前操控设备,模型车辆上的传感器网络实时感知路况信息,云控平台同步生成动态交通仿真图谱;智能座舱综合测试台前,师生正进行手势识别与疲劳检测算法的在线调试……这些生动场景,正是学校以数字技术革新重塑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培养范式的实践缩影。
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智能化、网联化加速迭代的新态势,学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把握教育数字化战略机遇,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深度融入专业群建设全过程,着力构建“数据驱动、智能交互、精准评价”的智慧教学生态体系,努力争当全省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的“先行者”。一是积极引进具有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背景以及新能源汽车行业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建立新能源汽车专业群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科研管理等工作的信息化和智能化。二是引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智慧学伴”,力争覆盖专业群80%核心课程。探索建立师生成长数据库,实现师生成长轨迹动态追踪与可视化分析。三是实施学生数字能力认证,开发“新能源汽车数字化运维”等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全力实施“三层递进”数字素养提升计划。
大国工匠领衔育才新模式
在汽车整形车间,“浙江工匠”傅松桥老师正在指导学生进行车身修复操作。他精湛的技艺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正是专业群师资力量的生动写照。
人才是核心竞争力。学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深谙此道,构建了一支由行业翘楚与教学名师共同支撑的“双师”结构团队。聘任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一批行业领军人才为专业群把脉掌舵,汇聚了“浙江工匠”“浙江金蓝领”“浙江财贸工匠”“省技术能手”“省青年岗位技术能手”“省金牌二手车评估师”等12位省级以上技能人才称号获得者,师资团队获评浙江省“三育人”先进集体。同时,专业群依托劳模工匠工作室,实施“雏雁—领雁”双计划,创新“教师教学档案袋”制度,形成了“技术大咖+教学名师”的“双师”结构团队。
“我们正在打破传统‘流水线工人’的培养局限,致力于培养具有‘匠心匠魂’和数字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教学团队对此充满信心。通过构建“标准引领、数智驱动、多维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三花蓝领订单班”“现场工程师班”等中国特色学徒制实践,构建“平台共享+专项模块+拓展互补”的课程体系,专业群人才培养成效斐然。5年来,学生获得省级以上技能奖项110余项,省新苗人才计划立项20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量达15项,毕业生多人次获“浙江省青年工匠”“浙江金蓝领”等人才称号。
从精准对接浙江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迫切人才需求出发,到构建“一院三中心”引领的产教融合共生体系,再到以AI和数字技术重塑智慧教学生态,并依托大国工匠团队赋能复合型“数字工匠”成长,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正以高瞻远瞩的战略视野和系统务实的创新举措,努力锻造国内同类专业群的“新标杆”。这支充满活力的职业教育力量,矢志成为支撑浙江省“汽车强省”建设的核心“人才蓄水池”与强劲“创新引擎”。学校探索实践的“深融合、强赋能、广辐射”的职业教育发展路径,也以其鲜明的系统性、高度的创新性和显著的实效性,为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提供了一个具有参考价值的“农商方案”。
(韩红光 范庆科)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5年7月20日04版
产业沃土孕育专业群建设新标杆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坐落于浙江省首批高能级战略平台——绍兴滨海新区,毗邻全国汽车商贸流通综合改革试验区绍兴袍江汽车城,区位和产业优势显著。2024年,浙江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成为全省5个突破万亿元的产业集群之一,而绍兴正是“2+10”省域产业布局的核心承载区。面对产业爆发式增长催生的人才缺口需求,专业群负责人范庆科指出:“当前急需的不再是单一技能的操作工,而是既精通‘三电’技术,又具备智能产线运维与数字化工具应用能力的复合型‘新蓝领’。”
深耕汽车专业教育20余载,学校迎来新使命。一直以来,学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推行“教、学、做、考”一体化教学改革,依托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全国供销总社特色专业、浙江省“双高”专业群、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等重量级项目平台,已建成汽车智能控制、线控底盘等14个专业实训室,设备总值超2000万元,与多家国内外龙头企业开展订单培养,成立校企合作产业学院,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形成覆盖120余家优质企业的实习与就业网络。
“一院三中心”矩阵重构产教新生态
为突破传统校企合作“点状对接”的局限,专业群以服务绍兴嵊州、滨海新区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为重点,联合政府部门共建嵊州、上虞、滨海新区三大产业学院,创新构建“一院三中心”矩阵,即同步打造“产教融合研究院、课程开发中心、项目培训中心、解决方案中心”的矩阵,形成校企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办学模式,打造产教融合生态体系。
该矩阵并非空中楼阁,它深度植根于专业群原有的坚实合作基础之上。学校先后成立袍江汽车学院、袍江汽车产业发展联盟、绍兴市汽车服务业公共科技平台,建成了集实训培训、技术服务、产品生产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性“新能源汽车检测实训中心”,打造设备先进的市域产教融合开放共享平台。此外,还与行业龙头比亚迪合作打造校企合作产业学院,通过建立课程联建、教材联编、人才联培、场室联用的“四联”机制,专业群实现从教学到产业服务的闭环。目前,作为全国智能网联乘用车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浙江省汽车工程学会理事单位,学校正全力打造行业优势明显、专业特色鲜明、兼具较强社会影响力和产业贡献力的产教融合“示范区”。
数字赋能重塑教学新范式
步入学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的实训基地,呈现的是与理论课堂不同的实践场景。学生在车路协同沙盘前操控设备,模型车辆上的传感器网络实时感知路况信息,云控平台同步生成动态交通仿真图谱;智能座舱综合测试台前,师生正进行手势识别与疲劳检测算法的在线调试……这些生动场景,正是学校以数字技术革新重塑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培养范式的实践缩影。
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智能化、网联化加速迭代的新态势,学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把握教育数字化战略机遇,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深度融入专业群建设全过程,着力构建“数据驱动、智能交互、精准评价”的智慧教学生态体系,努力争当全省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的“先行者”。一是积极引进具有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背景以及新能源汽车行业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建立新能源汽车专业群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科研管理等工作的信息化和智能化。二是引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智慧学伴”,力争覆盖专业群80%核心课程。探索建立师生成长数据库,实现师生成长轨迹动态追踪与可视化分析。三是实施学生数字能力认证,开发“新能源汽车数字化运维”等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全力实施“三层递进”数字素养提升计划。
大国工匠领衔育才新模式
在汽车整形车间,“浙江工匠”傅松桥老师正在指导学生进行车身修复操作。他精湛的技艺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正是专业群师资力量的生动写照。
人才是核心竞争力。学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深谙此道,构建了一支由行业翘楚与教学名师共同支撑的“双师”结构团队。聘任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一批行业领军人才为专业群把脉掌舵,汇聚了“浙江工匠”“浙江金蓝领”“浙江财贸工匠”“省技术能手”“省青年岗位技术能手”“省金牌二手车评估师”等12位省级以上技能人才称号获得者,师资团队获评浙江省“三育人”先进集体。同时,专业群依托劳模工匠工作室,实施“雏雁—领雁”双计划,创新“教师教学档案袋”制度,形成了“技术大咖+教学名师”的“双师”结构团队。
“我们正在打破传统‘流水线工人’的培养局限,致力于培养具有‘匠心匠魂’和数字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教学团队对此充满信心。通过构建“标准引领、数智驱动、多维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三花蓝领订单班”“现场工程师班”等中国特色学徒制实践,构建“平台共享+专项模块+拓展互补”的课程体系,专业群人才培养成效斐然。5年来,学生获得省级以上技能奖项110余项,省新苗人才计划立项20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量达15项,毕业生多人次获“浙江省青年工匠”“浙江金蓝领”等人才称号。
从精准对接浙江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迫切人才需求出发,到构建“一院三中心”引领的产教融合共生体系,再到以AI和数字技术重塑智慧教学生态,并依托大国工匠团队赋能复合型“数字工匠”成长,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正以高瞻远瞩的战略视野和系统务实的创新举措,努力锻造国内同类专业群的“新标杆”。这支充满活力的职业教育力量,矢志成为支撑浙江省“汽车强省”建设的核心“人才蓄水池”与强劲“创新引擎”。学校探索实践的“深融合、强赋能、广辐射”的职业教育发展路径,也以其鲜明的系统性、高度的创新性和显著的实效性,为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提供了一个具有参考价值的“农商方案”。
(韩红光 范庆科)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5年7月20日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