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协同”塑品牌 “一站式”育人谱新篇
2025-07-10 09:03
在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南通职业大学主动适应学生成长规律与社会发展需求,以“大学工”育人体系建设为抓手,通过构建“三维协同”育人新格局、打造“在职大”特色品牌、夯实“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基础等创新举措,构建起目标明确、运行高效、保障有力的全链条育人体系。
破立并举:构建“三维协同”育人新格局
为解决传统学生工作中存在的条块分割、资源分散、协同不足等问题,学校构建了“学校党委统筹、校院全面联动、多方主体参与”的“三维协同”机制。
一是在组织架构上,学校创新建立由分管校领导牵头、组织部等12个职能部门及各二级学院参与的“大学工”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建立“贴近学生、首问负责、问题导向、一体协同”的工作机制,实现学生事务扁平化管理。
二是在制度保障基础上,学校创新实施全员育人“深耕行动”。坚持“校领导班子带头深入班级宿舍、学院党总支书记和院长每周至少一次进班级、分管党总支副书记每日查寝、辅导员三分之一工作时间驻社区、专业教师参与晚自修辅导、职能处室人员进驻社区服务点”,所有育人力量下沉一线,快速响应学生诉求,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把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是在队伍建设上,学校创新打造“双轨并进”成长引擎。以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建设为牵引,以辅导员教研室组织建设为根本,以提升辅导员“1+3+N”能力(1项教学专长+3项显性育人职能+N项常规工作能力)为目标,全面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以“四自”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成长)为抓手,强化学生干部队伍建设,选优配强学生网格员,在学生自我管理、畅通信息反馈渠道中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创新引领:打造“在职大”特色品牌
学校深挖职业教育特色,构建“铸魂·学习·运动·美育·劳动”“五位一体”的“在职大”育人品牌矩阵,推动“大学工”育人落地见效。
一是以“铸魂在职大”涵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学校注重“‘大思政’引领”和“全思政覆盖”结合,突破传统思政教育边界,将思政教育从课堂延伸到“一站式”学生社区,从学校拓展到产业学院,实现思政教育与学生工作全面融合,推动实现育人资源高效联动。
二是以“学习在职大”培育良好学风。学校每学期开学第一个月为“学风建设专题月”,开展校风学风专项治理行动,完善学业预警机制,实施学业困难学生“一对一”帮扶,倡导课堂自律,“手机入袋,心归课堂”,让课堂既有“抬头率”又有“点头率”。
三是以“运动在职大”练就健康体魄。学校建立军体部、学工处、团委及各二级学院整体联动机制,举办运动会、师生联谊赛、军训等专项活动,开展阳光晨跑、动感单车骑行等特色活动,大力推进体育运动社团建设,实现了从“要我锻炼”到“我要锻炼”的转变。
四是以“美育在职大”丰富文化生活。学校开展美育浸润行动,加大校院两级艺术团建设力度,每年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每天开展“爱国主义文化广场”专场活动,组织优秀文艺节目展示活动,打造触手可及的校园文化。
五是以“劳动在职大”强化实践技能。学校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生生活日常,组织开展教室宿舍保洁、校园环境美化、设施设备修缮、社区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劳动中收获阅历、实现价值,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精神品质。近年来,学生荣获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一等奖,在创新创业赛事中屡获国家奖项,在志愿服务国家赛事中获得金奖、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一等奖。
机制保障:夯实“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基础
一是构建党建引领机制,强化政治保障与组织优势。学校以开展主题教育推动“大思政”育人理念融入日常教育管理全过程,以构建动态跟踪的育人工作机制践行“大学工”育人工作要求,以构建常态化联系服务机制推动育人举措贴近学生实际需求,以构建督导检查与评价激励机制推动工作落实。
二是构建动态调整机制,增强体系灵活性与适应性。学校依托“智慧学工”平台数据形成动态需求清单,实现需求监测与及时响应;通过“一站式”学生社区工作例会,适时调整工作重点、优化工作方式,确保育人举措与学生实际需求精准匹配;实行非原则性问题失误容错纠错,积极营造敢闯敢试的创新氛围。
三是构建质量监控机制,提升学生获得感与满意度。学校将学生满意度测评模块纳入处室绩效考核,强化服务效能评价;建立“学生—教师—职能处室”三方反馈渠道,形成“问题发现—归因分析—策略迭代”的闭环链条;通过设立“金点子奖”,鼓励学生参与“大学工”工作流程设计;对未达预期目标的项目实行“黄牌警示”并要求限期整改,确保资源投入与育人成效的高度匹配。
(朱亚林 曹洁洁 任海华)
信息来源:《光明日报》 2025年7月10日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