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企业博客 > 职教新闻 >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2025-05-17 08:31
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职业教育改革的双轮驱动下,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深度融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支点,撬动职业教育支撑区域发展、服务产业变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性变革。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打造区域产业孵化摇篮

“数字科技园搭台、创新创业学院赋能”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让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抢占先机。学校与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部门合作,按股份公司制组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数字科技园(以下简称“数字科技园”),对接区域主导和支柱产业群(链),面向智能制造、绿色环保、人工智能、跨境电商等领域,吸引优质企业入驻。数字科技园实行“管理互通、资源共享、业务互促”的管理机制,全面打通区域教育、科技、人才资源互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放大园区资源集聚、产业集群、人才集中的平台优势。在此基础上,学校跨界、跨专业推动优势资源与区域重大需求及社会资源的精准对接。截至目前,数字科技园已累计孵化企业2200余家,企业总产值超58亿元,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省级及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118家,宁波股权交易中心上市企业4家,160余个大学生创业项目成功落地,每年带动就业1万余人,2024年获批省级综合型科技企业孵化器,成为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基地和孵化摇篮。政校企园协同育人新实践、新经验、新成果在献礼建党100周年——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成果展、《敢闯会创 筑梦未来——新时代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报告》等展览与报告中呈现;学校成为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创新项目生成机制,精准服务企业需求

学校构建“需求导向、精准对接”的项目生成机制,通过列好“三张清单”了解企业技术需求,摸清二级学院校企合作需求,明确教师团队研究方向。一是列好“产业技术需求清单”,定期摸排在园企业的技术痛点,准确了解企业发展需求,定期面向相关专业教师团队发布园区企业需求;二是列好“二级学院合作需求清单”,优先面向在园企业发布项目开发、学生实习就业等方面的合作项目;三是列好“科研成果待转化清单”,梳理校内教师专利和科研成果,鼓励教师带着科技服务项目进入企业,盘活校内智库资源。同时,学校组建教师牵头、学生参与的校企服务团队,围绕企业实际需求开展技术攻关与创新服务。通过“导师+项目+学生”的组队模式,让每个技术服务团队都包含不同年级、专业的学生。近年来,在园企业积极响应学校发展需求,提供实习实训岗位、“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进行设备捐赠、联合开展技术服务等,与学校合作开展各类产学合作项目累计500余项、共同研制行业(技术)标准60余项,共同申报各类专利700余项,形成校企良性互动。

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全覆盖

学校健全教育体系,创新培养模式,持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走深走实。全面推广“工科学生懂管理、商科学生识工程、数智融合会创新”的培养理念,搭建面向不同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面向工科学生开设“管理素养训练”课程,围绕生产线规划、现场管理等,培养学生管理技能和解决现场问题的能力。面向商科学生开设“工程素养训练”课程,通过“工程认知—工具实践—项目创新”三级进阶培养,构建跨学科工程素养教育新模式,围绕生活场景中的工程实践开展教学。课程强调“做中学、学中做”理念,引入3D建模等现代工程技术,在团队协作中完成从创意构想到产品落地的完整工程流程,培养学生系统思维与创新创造意识。紧跟数字经济发展需求开设“数智思维”课程,不仅传授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前沿领域知识,还强调跨学科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融合。通过“机械臂结合机器视觉综合训练项目”“鲁班锁的设计与打印综合训练项目”两大项目,采用“岗课赛证思创”“六位一体”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出台专创融合课程建设方案,将创新创业思维和方法融入专业课程,累计立项建设专创融合课程80余门。以兴趣为导向,开展多层级竞赛性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以专业知识技能应用为导向,开展具有市场潜力的创新创业实践项目;以工作坊、创客空间等不同形式开展全员实战育人,学生在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国赛金奖等省级及以上奖项150余项。

未来,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赛道上,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将不断完善职教改革的“宁职方案”,培养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

(周艺红 王灵玲 王义 贺佳奕)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5年5月16日06版


上一篇:创新教育方式,丰富实践育人活动 下一篇:数智生态、绿色未来主题会议在徐州召开

相关产品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