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西南政法大学科研处处长张震,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代莉平、院长曾向红一行访问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北大政府管理学院院长燕继荣、党委书记李杨会见西南政法大学代表团并在廖凯原楼召开座谈会,双方签署合作协议。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重庆城市治理与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类延村,副教授王山,教师李修科、刘元贺,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副部长郭琳,北大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教务部副部长黄璜,长聘副教授孙铁山、刘伦,助理教授罗薇参加座谈会。座谈会由李杨主持。

座谈会现场
城市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城市工作要深刻把握、主动适应形势变化,转变城市发展理念,更加注重以人为本;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更加注重集约高效;转变城市发展动力,更加注重特色发展;转变城市工作重心,更加注重治理投入;转变城市工作方法,更加注重统筹协调。”此次两院合作既是双方共同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又是落实今年3月重庆市与北京大学战略合作协议的重要举措,标志着两校在超大城市治理领域的合作进入新阶段。郭琳、张震、代莉平分别致辞,对两院合作寄予厚望。
在与会嘉宾的共同见证下,燕继荣与曾向红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协议。在随后举行的城市治理研究研讨会上,两院学者代表围绕城市治理现代化展开深入交流,分享了在城市治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签署合作协议
孙铁山指出,双方的合作研究可以围绕重庆超大城市治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以及建设国家战略腹地、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三方面展开,并通过比较研究为不同类型超大城市治理提供多元借鉴。类延村介绍研究院建设成果,并阐述六大研究方向:深化“大综合一体化”应用、破解智慧城市治理难题、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优化基层治理体系、构建城市治理评价标准、筑牢城市安全防线,系统回应重庆超大城市治理的复杂挑战。刘伦分享了城市智能治理研究成果,提出人机协同理论解决“技术悬浮”问题,研发“环境-活动”基础模型支持人本决策,并建议双方在治理数智化转型、城乡融合等领域合作,通过实地调研探索超大城市治理创新路径。王山关注数字政府建设新机理,提出要重视数字鸿沟下的弱势群体保障,研究数字营商环境优化,同时探讨社会心理服务在基层矛盾化解中的创新作用以及市场主体参与城市治理的有效路径。罗薇从社会工作视角提出三个研究方向:培育新型社会组织支撑基层治理、保障新就业群体权益促进社会融入、构建智能风险预警体系,发挥社会工作在矛盾调解中的专业作用,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
曾向红对各位老师的发言进行了系统梳理,认为大家的发言理论联系实际、回应时代需求。他指出,北京大学在宏观区域治理、数字技术赋能等方面具有深厚积累,西南政法大学的研究则紧密结合重庆超大城市治理实践,形成了鲜明地方特色,双方研究优势互补、高度契合,期待两院进一步聚焦超大城市治理中的关键问题,为国家城市治理现代化贡献智慧与力量。

两院学者代表交流发言
燕继荣肯定了双方老师的学术发言和学术观点,并指出,西南政法大学根植成渝地区,学院教师深入相关实践,具有突出的城市治理问题意识,双方可以在学术研讨、社会服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领域深入合作,包括联合举办高端学术论坛、联合组织地方领导干部城市治理高端培训项目,以及在常规著述成果之外,探索政策方案、模型、标准等更为多元的学术成果形态,以丰富形式将合作协议落到实处。此次合作不仅深化了两院的既有联系,更回应了国家城市治理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在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方面的优势,共同打造城市治理研究学术高地,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智慧与力量。

合影
信息来源: 北大政府管理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