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图片

产品分类

新闻动态
主页 > 新闻动态 > 读懂崛起中的中国,就从这份书单开始
2025-10-18 08:38

读懂崛起中的中国,就从这份书单开始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回望来时路,多少风雨洗礼,多少奋斗与变革。每一代人的梦想与拼搏,都融进了这个国家不断崛起的步伐。而展望未来,面对复杂的世界局势、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深刻变革,如何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如何与日益崛起的中国同行、共成长?不妨从阅读开始,从历史的纵深,到现实的剖析,希望这些好书能帮你走进中国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解读中国经济

林毅夫 著

image1.jpeg

本书是解读中国经济的经典之作,以中国经济的真实轨迹为叙述主轴,系统地回顾中国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取得的各项成就,面临的主要经济、社会问题,并探讨其原因与解决问题的办法。新版除了对数据资料做大幅更新,还分析了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产生和加速演进的原因,聚焦于未来中国应如何保持定力,以成功驾驭百年变局,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解读了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新时期关键词,探讨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路径和方向;此外,针对近期关于中国经济的各种悲观论调,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剖析和辩驳。全书内容通俗易懂,以新结构经济学的自主理论创新为支撑,从最浅显的经济现象逐渐过渡到背后的道理、学理、哲理,适合政界、企业界、学界人士以及所有关心中国经济的普通读者阅读。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报告2024

梁昊光、叶青 主编

image2.jpeg

本书分为总报告和分报告,总报告从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定量评价,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态势(2022—2024)、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及科学内涵、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及2035目标、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方法。分报告从中国式现代化五大特征出发,对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以及和平发展的现代化进行了理论阐释与测度研究。

赶超的逻辑:文化、制度与中国的崛起

朱天 著

image3.jpeg

过去40多年来的经济高速增长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经济面貌。哪些因素导致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对此,国内外有很多不同的解释,如丰富的廉价劳动力、人口红利、特殊的政治经济体制和产业政策、出口导向型的经济模式等。

本书提出,真正的“中国增长之谜”不是中国的经济增长为什么比发达国家快很多,而是为什么比其他发展中国家快很多。基于翔实的数据和全球比较分析,作者分析并反驳了几种流行的解释,提出中国的崛起是东亚经济增长奇迹的一部分,而造成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之间差异化表现的主要因素,是文化因素,即儒家文化所倡导的对储蓄和教育的重视。本书不仅有助于澄清公众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些常见误解,帮助其理解中国经济过去增长的原因,也有利于预判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前景,分析中国在后疫情时代赶超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可能性和路径。本书适合对中国经济问题感兴趣的学者、大学师生和普通读者阅读。

中国智造:领先制造业企业模式创新

张志学、马力 主编

image4.jpeg

构成“世界工厂”的中国制造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如何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或者中国智造的转型,成为近年来实践界和学界关注的话题。本书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成果的一部分,聚焦于中国制造业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方式,并基于此对中国若干领先制造业企业开展深入的案例研究,同时邀请案例企业的负责人阐述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实践。全书从企业的领导力、战略、组织、文化等多个角度揭示中国优秀制造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过程,对中国制造业以及其他行业企业的创新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同时也为政策制订者提供了有益的决策参考。

远望中国发展——十大领域的战略分析

张国有 主编

image5.jpeg

本书从经济空间结构调整、科技的长远基础、高端制造、乡村现代化、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国生态足迹、废弃物收集处理数字化、“一带一路”的持续点、2035经济愿景、教育作为第一国策等10个领域,多角度展示了中国未来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问题典型现实,见解独到深刻,对更加深入地理解当前的中国以及把握趋势、做好应对,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中国2049:走向世界经济强国

姚洋、[美] 杜大伟、黄益平 主编

image6.jpeg

《中国2049:走向世界经济强国》的主要目的是深入分析未来30年,中国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进程中将会面临的挑战,分15个主题分别考察了中国经济的不同部门或不同方面可能经历的转变。作者尝试回答三个问题:什么因素促成了过去40年中国经济的巨大成功?中国经济在进一步崛起的过程中将面临哪些新的挑战?政府应该采取一些什么样的政策与策略以保障中国平稳地走向世界经济强国?

这15个主题包括:增长收敛,老龄化,绿色经济转型,现代金融体系的建立,公共财政改革,居民消费,产权改革,人工智能与劳动力市场,创新能力,产业政策,对外开放,经济外交,国际技术竞争以及中国在全球金融体系、国际经济组织中的角色与地位。本书适合对中国未来发展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尤其适合各级政府管理人员、金融机构与企业的政策分析相关从业人员阅读。

海洋变局5000年

张炜 主编

image7.jpeg

地球有70%的面积为海洋覆盖,人类进行海洋征服行动的历史至少可以上溯5000年,海洋不仅是不同民族、文明之间贸易与交流的通道,也成为暴力和杀戮的战场,多少国家因海洋而兴,又因海洋而衰;近代以来,与世界历史进程相伴而行的更是一个个海洋大国的浮沉更替。那么,是什么力量在左右着海洋的变局?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本书展示了两条线索:一条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木桨风帆到蒸汽舰船,从大舰巨炮到潜艇、航空母舰,从常规动力到核动力;另一条是海权的发展——从古代海权、近代海权到现代海权,表现为一个个大国兴衰、导引海洋变局的历史进程。本书力图通过展示两条线索的交叉影响,揭示国家产生以后,特别是近代地理大发现以后,海权如何塑造世界历史的进程、左右国家的命运,如何影响全球政治、经济与军事的格局,是一本内容丰富、视角宏阔的世界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文化简史

冯天瑜、周积明 著

image8.jpeg

中国文化一万年,中华文脉生生不息。《中国文化简史》立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和谐发展的精神,采用专门史的体例,考察地理环境、经济土壤、社会组织、政治制度合成的大系统下中国文化的历史,昭示何以中国、何以文化、何以传统、何以人生的深层机制,揭示中国一万年文化的特质,探索中国一万年文化的奥秘,展现中国一万年文化的灿烂。追寻中华民族共同的记忆,发现中国人深厚的根脉,描述历史发展中核心的观念和文明进程中动人的细节,处处积淀着文化的厚重,时时闪现出思想的火花,让中华文明的智慧之光照亮现实人生。它是中国当代文化研究与普及的集大成代表作。

神州——历史眼光下的中国地理

[美] 段义孚 著,赵世玲 译

image9.jpeg

本书讲述了中国这一地理区域内,从史前文明直到今天如此巨大的历史跨度里,地理地貌发生的巨大改变。农田、山林、道路、桥梁、宫殿、苑囿、村落、城市等等,体现了中国人对环境持续不断的精微适应和塑造。从古代人与土地之间和谐、安定并充满美感的关系,到近代以来这种关系被西方殖民入侵、内战所打断,而在现当代工业化的巨大力量对大地景观再次进行强有力的重塑,这其中有令人震撼激动的奇迹,也有令人忧虑不安的眩惑。

中国远古之美

张法 著

image10.jpeg

《中国远古之美》呈现了在春秋战国开始形成的美学思想之前,在中国原始社会和早期文明(夏商西周)中以主要关键词体现出来的审美观念以及从饮食器和舞乐器中体现出来的审美观念,同时力图形成一个中国远古之美的基本体系。

全书共分为三编:上编从甲骨文和金文中存在的重要关键词,联系与之相关的考古材料和文献资料讲远古时代的审美观念;中编从原始社会和早期文明的的主要饮食器物起源与展开来讲内蕴在其中的审美观念;下编从原始社会和早期文明的主要舞乐器物的起源与展开来讲内蕴在其中的审美观念。

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

荣新江 著

image11.jpeg

本书是作者有关丝绸之路的研究论集,分五编,探讨汉唐丝绸之路的走向,丝绸之路与某些区域或城镇的关系;研究通过丝绸之路的东西文化交流,包括中国与波斯、大食(阿拉伯)、印度、朝鲜半岛、日本的文化交往。作者利用对西域出土文书的谙熟,致力于探讨汉文典籍向西域地区的传播,这是前人比较忽略的丝绸之路研究的重要内涵。另外,作者还利用考古、美术、文献材料,研究了西方物质文明和宗教文化如何沿丝绸之路向东方传播,以及它们的传播者——粟特商人、于阗使者、景教徒,并以此为基础讨论了丝绸之路上的宗教文化并存现象。

中西文化关系通史(全二册)

张国刚 著

image12.jpeg

本书清晰界定了不同时期“西”的意涵,并依据各个时期中西关系的特征将自先秦至1800年前后数千年的中西文化关系划分为两个大的阶段:上卷主要讲述从远古时代到郑和下西洋这一时期的中西文化关系(1500年以前),下卷则是大航海以后即晚明和盛清时期(1500—1800),全面拓展了近代以前陆海“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意蕴。

本书打破了既往以历代王朝为主线的叙述框架,将中西关系置于世界历史的背景中,在每一阶段内,分别就海陆交通、对外关系、商贸互动、文化交流、异域宗教等进行历时性考察;努力从物质、精神、制度、行为等多个层面展示中国与西方文化关系的复杂历史过程,探究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揭示不同文明之间的接触与碰撞、理解与误读的文化意蕴和“规律”,完整地呈现出中西方文化交往与对话的历史性与丰富性。
信息来源: 北大出版社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电话:13817525788 021-36334717
021-36334727

邮箱:dinbon@163.com

售后:021-55158775

邮箱:dinbon@163.com

扫码关注公众号

顶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