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图片

产品分类

新闻动态
主页 > 新闻动态 > 模具理实一体化实训中心建设参考
2022-12-13

模具理实一体化实训中心建设参考

模具理实一体化实训中心建设参考
1、学校教学相关政策
    作为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实训(实验)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的学生由于缺乏实训,最初的学习非常枯燥,没有直观的实地教学方法,许多初学者都会半途而废。传统教育方式对人才的培养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建设实验实训示范中心迫在眉睫,就此学校对实训中心的建设(包括实训设备的添置,实训教材的开发,实训软件的应用,师资队伍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等)十分关注,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政策和制度。
2、教学定位及规划
从 20 世纪后期开始,欧美各国以及日、韩等国家纷纷认识到,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教育的落后逐渐凸现,旧的“灌输式”和“精英教育”理念下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和综合国力发展的需求,转变教育理念,进行教育改革刻不容缓。英国 1987 年发表《应对新的挑战》高等教育白皮书, 1988 年颁布了《教育改革法》。日本 1996 年发表《面向 21 世纪的日本教育发展方向》;美国从 1983 年到 1994 年间,连续发表一系列计划和倡议。这些教育法规和倡议的目标十分一致,那就是:打破分科模式,开展综合教学和探究式教学,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我国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高校的功能也悄悄的发生着改变,社会服务功能、“工业型”人才培养中心功能越来越明确,教育部先后发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胶鞋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提出了培养创新人才和本科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 的理念。合肥学院对自身的定位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敬业精神的创新型人才。目前,约 70% 的毕业生直接进入企事业单位,就业方向也是多样化的。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已成为每个学生的必备。由此可见,加强实验实训在整个教学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素质是社会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建设实验实训中心,建立相对独立的、多样化的实验教学体系,给学生系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的训练以适应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势在必行。
教学改革思路及方案
应该把企业传统“师带徒”模式请进学校,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培养出新一批实用型技能人才,使学生到达企业后很快就能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
(1)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应该把企业传统“师带徒”模式请进学校,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2) 建立一体化实训室,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全过程学习。
(3) 实行复合式教学、形象教学、实体教学和横向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完成模具的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教学工作。
(4)专业人才培养必然走向厚基础、宽专业的模式。关注个性培养,营造创新氛围;拓宽知识视野,夯实创新基础;开发情感智力,培养创新品质等等。建设和改造一批能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践训练中心(基地),克服困难,保证实践和实验教学环节的落实。
验收要点:
1.实训室硬件设备的完整性;
2.与硬件想配套的软件建设完整性;
3.教师和学生的相关培训;
4.相对应的教学资源;
5.对应的售后服务。
1、 项目建设依据和可行性分析
1.1 人才供给方面:
   制约模具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人才断层现象,队伍不稳定,人才匮乏,人才流失。
   据统计,我国模具行业目前从业人员有600多万,模具设计师仅60万。据劳动部门调查显示,目前企业对模具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模具设计人员、模具开发人员、模具维修人员等已成为市场上最紧缺的人才之一 。
   防止模具企业人才流失、培养新型实用型模具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高水平实用新型人才就显得极为迫切。
   人才紧缺日益突出,一是总量不足,二是素质不够,适应不了行业发展的需求。有关资料显示,全国模具行业从业人员约缺口30~50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约占20%。目前尤其紧缺的是高素质和高水平的模具企业管理人员和中高层技术人员及高级技术工人。
1.2 人才培养方面:
   模具行业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经验的行业,一般的模具设计人员需学习2~3年,而一名可独立设计模具的优秀设计师,至少需有5年的从业经验。由于最初的学习非常枯燥,没有直观的实地教学方法,因此许多初学者都会半途而废。而我国的传统教育方式对模具人才的培养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中等技校培养的学生主要是操作工,不完全具备模具设计能力;一些高校虽然设立了模具专业,但由于受软硬件设施的限制,不能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而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模具培训班,由于缺乏规范的职业标准,因此学员质量良莠不齐。由于模具制造企业的高速发展和社会教育培训的相对滞后,模具制造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始终处于紧缺状态。尤其是中高级人员更是难觅,这是造成模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流动性大的根本原因之一。
模具设计是多学科的工种,材料、制造工艺、注塑工艺、视图原理,软件操作等等,缺一不可,现在大部份人还是注重软件操作,我们都知道图纸只是工程的语言,软件只是表达语言的嘴,现在的软件越来越傻瓜化,因为它做复杂了没有人会用,如果只是注重软件操作,不是很了解模具是什么,如何制造出来的,又是如何生产出产品来,那能设计出模具吗?只能算是个单纯的绘图员。企业模具人才培训大致可分三类:第一类,称为“自学型”,自学的员工很厉害,只需要买几本书就可以学会.第二类,称为“因小失大型”,他们担心自己辛辛苦苦培训好的人才转眼间就成了其它企业的技术骨干或竞争对手,于是宁愿花高薪挖“墙角”. 第三类,称为“恐惧型”,这些企业往往不敢派人去参加培训或请人来企业培训,主要是因为现在的培训机构中有很多带有欺骗性,说的的一套做的却是另外一套,使得不少企业用了不少钱、耗了不少时间,最后员工什么技能也没学到。

1.3 人才培养发展趋势:
   模具教学,应该把企业传统“师带徒”模式请进学校,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培养出新一批实用型模具技能人才,使学生到达企业后很快就能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
    (1)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应该把企业传统“师带徒”模式请进学校,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2) 建立一体化实训室,让学生从产品设计,模具设计,模具制造,产品成型全过程学习到实际的操作技能。
(3) 实行复合式教学、形象教学、实体教学和横向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完成模具的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教学工作。
    (4)专业人才培养必然走向厚基础、宽专业的模式。关注个性培养,营造创新氛围;拓宽知识视野,夯实创新基础;开发情感智力,培养创新品质等等。建设和改造一批能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践训练中心(基地),克服困难,保证实践和实验教学环节的落实。

1.4项目前期调研情况
1、人才需求市场调研
    我国模具行业近年来发展很快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模具生产厂点共有2万多家,从业人员已超过50万人,全年模具产值约为360亿元,总量供不应求出口约2亿美元,进口约10亿美元。
近年来,模具行业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步伐加快,主要表现为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中高档模具及模具标准件发展速度快于行业总发展水平,塑料模和压铸模比例增大专业模具厂数量及其生产加工能力增加较快,“三资”及私营企业发展很快,股份制改造步伐加快等。
从地区分布看,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地区发展快于中西部地区,南方的发展快于北方。目前发展最快、模具生产最集中的省份是广东和浙江,这两个省的模具产值约占全国总量的60以上。
目前我国从事模具技术教育的院校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普通高等院校培养模具理论研究人才,主要从事模具设计、制造新技术的开发等;第二类是高职高专,主要培养面向企业的实用型人才,可以是模具的加工者也可以是模具的设计者:第三类是中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从事模具生产加工的操作者。在这三类学校中,高职高专的模具专业毕业生有就业优势。原因之一是中国现有的模具企业,除了少数的大型模具企业外,多数是小型企业,从事模具的加工业。其在职大部分人员都未接受过专业教育。高职高专模具专业毕业生既有模具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过硬的实践经验,是技术型劳动者。欧美CAD/CAE/CAM的广泛应用,显示了以信息技术带动和提升模具工业的优越性。CAD应用方面,已超越了甩掉图板、二维绘图的初级阶段。
目前,3D设计已经达到70%-80%,Pro/E、UC等软件应用已经很普遍。CAE技术在欧美已经逐渐成熟,例如塑料模具设计中应用CAE分析软件模拟塑料充模过程、分析冷却过程,预测成形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缺陷,在冲模设计中应用CAE软件模拟金属变形过程、分析应力、应变分布、预测破裂、起皱和回弹等缺陷。数控机床的普遍应用,保证了模具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质量。采用高速切削机床,缩短了制模周期,提高市场竞争力。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将成为世界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国外的模具企业、先进的模具设计、制造技术必将涌入我国,这就为我国的模具工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了与国际接轨,模具专业要培养高素质适应性强的人才,以适应模具工业发展的需要。欧美的模具企业一般是20—5O人,企业各类人员配置精简,一专多能,、一人多职,这就要求培养出既懂技术,又要懂管理的复合型模具人才。

2、项目组成员企业调研情况
项目组成员赴凯里地区、贵阳地区、长三角、珠三角等、芜湖国家经济开发区等地企业进行深入调研。调研形式以问卷调查和用人单位走访形式为主,配合电话咨询和网上收集的方式。深入企业,与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部主管、生产部门负责人、车间主管和部分毕业生或者实习生进行了面对面的座谈和交流,同时发放调研问卷。
调研内容
针对本次调查的目的,设计调查内容如下:
1)、企业人才需求层次与招聘计划;
2)、企业聘用一线技术人才的主要渠道与方式;
3)、招聘人员的主要工作岗位;
4)、企业聘用人才最看重的几个个因素;
5)、毕业生目前单位的性质、规模及状况;
6)、目前以及2~3年后岗位最需要的能力和知识。
7)、学生技能考证的要求和工种。
3、调研结果
(一)行业发展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的趋势
人才市场需求信息分析显示,机械制造业是自五年前以来以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才需求十分旺盛的行业。10年国家制订的近十年工业发展目标明确指出,要在十年内实现企业普遍采用CAD/CAM技术。在本领域内需要培养适应传统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向高科技、高精度、高质量、高效率发展需要,掌握机械设计制造传统工艺、现代先进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及企业管理等知识和技能,熟悉各种机械加工设备,能够熟练应用机械CAD/CAM技术,并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
在收回的100份用人单位调查问卷当中,45%的企业对高职机制专业人才需求量大,20%企业有少量的需求,工作岗位一是生产一线的技术岗位,从事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编制与实施,机械加工工艺装备的设计与制造等工作,这类人员占27.3%;二是操作与维护岗位,从事机电设备的操作、调试、运行与维护,这类人员占45.5%;三是机械产品的质量检验监督等工作,这类人员占20%;四是从事产品营销、售后技术服务、行政管理等工作,这类人员占7.2%。
(三)岗位需求分析
从以上调查数据分析来看,本专业定位基本准确。企业对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的技术应用能力要求主要体现在工艺规程编制、机械加工设备操作与维护、工装夹具设计、数控编程、质量检验上。它们不仅需要一大批首岗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生产一线操作型高技能人才,也需要一大批掌握工艺实施能力、具有多岗适应能力的生产一线技术、管理型高技能人才,并在职业操守、人文修养等方面对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期望,以适应对中小企业的技术与管理要求。毕业生普遍认为我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机制工艺、机械设计、机械制图、软件应用、设备维修等方面的课程等都很重要。另外一点值得重视的是90%的企业提出很看重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要求学生对自己做好合适的定位,要有职业生涯规划,有较好的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专业教改符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适应机械制造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我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以企业生产一线技术人才培养为目标,现场工艺实施能力培养为主线,与行业企业合作,设计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构建基于工艺实施工作过程的实践主导型课程体系,强化工艺实施技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扎实的岗位胜任能力——机械加工设备操作能力、突出的岗位适应能力——工艺实施应用能力、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生产组织与调度能力”的培养目标。调研表明,专业教改符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