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实训室
2025-04-13 09:19一、实训室定位与功能
定位:
心肺复苏实训室是面向医学、护理、急救等专业学生及社会急救人员开展技能培训的核心场所,配备标准化教学设备与模拟场景,重点培养学员在紧急情况下的生命支持能力。
核心功能:
技能实训:
提供心肺复苏(CPR)操作训练,包括胸外按压、人工呼吸、AED(自动体外除颤器)使用等。
模拟不同场景(如溺水、窒息、心脏骤停等)下的急救流程。
考核评估:
通过电子监测系统实时反馈操作质量(如按压深度、频率、吹气量)。
支持理论考试与技能考核,颁发认证证书。
教学研究:
开展急救教学方法研究,优化培训方案。
用于急救设备研发测试与临床模拟验证。
二、设施与设备
模拟人系统:
DB-CPR380 高级心肺复苏模拟人
执行标准:采用美国心脏学会(AHA)2020国际心肺复苏(CPR)&心血管急救(ECC)指南标准;
系统主要功能:
▎ 模拟标准气道开放;
▎ 人工手位胸外按压时:数码计数显示、语音提示;
1、数码计数显示;详细记录按压错误的具体原因(按压力量过大、按压力量过小、按压位置不对及正确的次数)。
2、语言提示:中文语音提示,详细提示吹气错误的具体原因,以便训练者及时改正。
▎ 人工口对口呼吸(吹气)时:数码计数显示、语音提示;
1、数码计数显示;详细记录按压错误的具体原因(按吹气量过大、吹气力量过小)。
2、语言提示:中文语音提示,详细提示吹气错误的具体原因,以便训练者及时改正。
▎ 按压与人工呼吸比:30:2(单人或双人);
▎ 操作周期:有效30次按压及2次人工吹气, 30:2五个循环周期CPR操作;
▎ 操作频率:2020国际标准:至少100-120次/分;
▎ 操作方式:训练操作;考核操作(考核、自定义考核);
▎ 操作时间:以秒为单位计时;
▎ 语言设定:可进行语言提示设定及提示音量调节设定;或关闭语言提示设定;
▎ 成绩打印:操作结果可热敏打印长条和短条成绩单;
▎ 检查瞳孔反应:考核操作前和考核程序操作完成后模拟瞳孔由散大、缩小的自动动态变化过程的真实体现;
▎ 检查颈动脉反应:用手触摸检查,模拟按压操作过程中的颈动脉自动搏动反应;以及考核程序操作完成后颈动脉自动搏动反应的真实体现;
材料特点:
▎ 面皮肤、颈皮肤、胸皮肤、头发,采用进口热塑弹性体混合胶材料,由不锈钢模具、经注塑机高温注压而成,具有解剖标志准确、手感真实、肤色统一、形态逼真、外形美观、经久耐用、消毒清洗不变形,拆装更换方便等特点,其材料达到国外同等水平。
标准配置:
▎ 高级心肺复苏全身人体模型一具;
▎ 电脑数码显示器一台;
▎ 豪华手拉推式人体硬塑箱一只;
▎ 心肺复苏操作垫一条;
▎ 心肺复苏屏障面膜(50张/盒)一盒;
▎ 可换式肺囊装置四套;
▎ 可换式面皮一只;
▎ 心肺复苏操作成绩热敏打印纸两卷;
▎ 2020版国际心肺复苏操作指南光盘一张;
▎ 心肺复苏现场急救常用技术使用手册一本;
▎ 产品使用说明书一本;
▎ 保修卡、合格证一套;
教学设备:
AED训练机:模拟真实除颤过程,含语音提示与错误纠正功能。
急救器械套装:含除颤仪、简易呼吸器、急救包等。
环境配置:
监控与回放系统:记录学员操作过程,便于复盘分析。
情景模拟区:通过灯光、音效模拟急救现场(如火灾、车祸)。
三、培训体系
课程体系:
基础课程:CPR理论、AED操作、急救流程。
进阶课程:团队急救协作、创伤急救(止血、包扎)。
认证课程:AHA(美国心脏协会)或红十字会认证培训。
教学方法:
PBL教学法: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员主动思考。
虚拟仿真训练:结合VR技术模拟极端急救场景。
考核标准:
操作达标率≥90%(按压深度5-6cm,频率100-120次/分钟)。
理论考试通过率≥85%。
四、管理与服务
人员配置:
配备急救医学专家、资深培训师及设备维护人员。
开放政策:
面向校内学生、医护人员、社区志愿者开放预约。
提供团体定制化培训方案。
安全规范:
制定设备操作手册与应急预案。
定期消毒模拟人及器械,确保卫生安全。
五、应用价值
教育价值:
提升学员急救技能,缩短临床实践适应期。
社会价值:
培养“第一响应人”,提高公众急救普及率。
科研价值:
积累急救数据,支持急救技术改进与政策制定。
六、未来展望
智能化升级:引入AI算法实现个性化培训指导。
跨学科融合:结合远程医疗技术,开展线上急救教学。
社区延伸:建立“急救驿站”,扩大实训室服务半径。
结语:
心肺复苏实训室是连接急救知识与实战技能的关键桥梁,通过标准化培训与场景化模拟,为守护生命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相关产品:
心肺复苏模拟人 |